七七節 / 五旬節 (Shavuot)

七七節 (出埃及記 34:22; 民數記 28:26-31; 利未記 23:15-21) 是以色列人三大節日中第二個(其他兩個是逾越節和住棚節)。這節日是由逾越節第二天 (即獻禾捆為搖祭的初熟節那日),數七星期,到第七個星期的次日就是了,所以稱為七七節,以色列人在七七收莊稼的那一天向神獻上素祭。因為是第 50 天 (七星期共 49 日,七星期的次日就是第 50 日),所以又稱為五旬節。

這個節期的歷史源於在西乃山下,以色列人在那裡領受神藉摩西頒布的「十誡」,並且神清楚表達祂和以色列民約的關係,神是他們的神,他們是神的選民。七七節是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後才守的。這個節日是在小麥收割結束時,那時獻上從剛收成的小麥作成的第一批餅 (所以有時稱為收割節)。這天是聖會,只要守節一天,不可作工,百姓要到會幕前聚集,為收成獻上感恩,也是為了記念神在西乃山上頒佈律法。申命記16章11節形容節日是歡欣的,人們無須獻上祭物,但利未記23章17節提及人們要取出細麵伊法十分之二,加酵烤成餅,這些餅是在聖殿作搖祭用的。

在會堂中,這個節期中的晨禱宣讀十誡以及路得記,因路得記表現了農村收割的時候。

使徒行傳第2章記載了在主復活後的第一個五旬節聖靈降臨一事。 依照傳統,這天敬虔的猶太人男丁,從各地回到耶路撒冷聖殿過節。 門徒正在聖殿過節時,被聖靈充滿。 彼得站起來向眾人宣講信息。 當日約有三千人接受了他的話,受洗成為信徒。 那次應該是有史以來有這麼多人在一個聚會中信主。在主復活後的第一個五旬節初信主的那三千人,就是第一批的收成,成為祭物獻給神。

在新約聖經使徒行傳第二章描述聖靈在五旬節降臨,因此,基督徒(包括天主教徒)視五旬節為聖靈降臨節慶祝。這預表基督是這初熟的莊稼(林前十五20),這也是基督教會建立的開始。

然而, 耶穌在逾越節被釘死,於初熟節復活;又在五十天後的五旬節將祂的靈澆灌在等候的門徒身上。這些都不是偶然的。它們都在神所定的日期時間發生,是節期預言性方面的應驗。

在初熟節,猶太人閱讀路得記。故事發生在與收割季節有關,摩押女子路得跟隨婆婆拿俄米回國的選擇被視為皈依猶太教的心志,她是第一位離棄自己祖先的信仰,皈依猶太律法的外邦人。因此,路得記反映了這個節日的農耕和歷史方背景。

九月六日初熟節是以色列人在西乃山領十誡的那一天。因此,初熟節也標誌著神與以色列人立約的開始,標誌著一個歷史性時刻的週年紀念。
初熟節的聖經根據是環繞著農耕和聖殿獻祭,但今天,節日已成為紀念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時領受律法書有密切的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