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教與猶太人的爭執 (一)

自四世紀基督宗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,給猶太人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。歷代天主教教宗從四世紀到啟蒙時代,幾無例外的帶有濃厚的反猶太人思想。自四世紀到六百萬猶太人遭德國納粹政權殺害之間﹐歷代受殘害的猶太人人數也同樣達到六百萬之多。

十六世紀,以新教運動的先驅馬丁路德,他把《新約》由希臘文翻譯成德文之後的第二年,即1523年,發表了一篇以《耶穌生來就是個猶太人》為題的文章,他希望猶太人皈依基督宗教。此時,對路德說來,基督徒與猶太人之間的問題純屬宗教信仰相異的問題,因此該矛盾也當通過宗教途徑加以解決。二十年之後,當路德在《論猶太人及其謊言》一文中再次論及猶太人時,卻建議採取激烈的行政、法律甚至暴力手段對付猶太人,例如﹕

應當焚燒猶太人的教堂與學校﹔

應當搗毀猶太人的住房﹔

應當沒收猶太人的經書與律法﹔

應當禁止拉比(經師)授課傳教﹔

應當對猶太人向當局提出控告,或者向他們投擲豬穢﹔

應當拒絕保證猶太人在街道上的人身自由與安全﹔

應當禁止他們放高利貸﹔

輕壯猶太男女應當從事農業活動。

因此,信徒受到影響,因而產生了新教教徒於納粹政府排猶期間的反應。

跪在主的應許上,為以色列守望:

天父,求您寬恕教會對猶太人的敵意,求您擦亮信徒的心眼,使他們明白真理:明白猶太人是您眼中的瞳仁、是你的長子、是您的產業、是你心所愛的、是您所隱藏的、所保護的。啊們。

 

















Photo by Tony Yeung